9月18日,新一期《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汇总表》如约而至,向全社会通报了8月份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问题的最新数据。
自2013年8月中央纪委建立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情况月报制度并定期对外公布以来,这已是汇总表第48次与公众“见面”。从“新鲜”到“习惯”,背后是中央纪委为开放透明所做出的努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开门反腐”成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适应时代要求的必然选择,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自信和敞开大门接受群众监督的诚意。广大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纪委离自己越来越近,正风反腐与自己的关系越来越紧密。
鼠标直通纪委,破除“神秘化”面纱
“过去的纪委很‘低调’,谁想挖点‘料’八成要吃‘闭门羹’。”谈到这几年的变化,专跑党政口的媒体朋友向记者感慨,“如今想知道什么,上上网就一目了然。”
互联网新媒体,是中央纪委实行“开门反腐”、破除纪检监察机关神秘化开出的一剂“良方”。
2013年9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亲自按下启动按钮,开通了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从此,“鼠标直通中央纪委”。
中央纪委监察部领导轮番出镜“在线访谈”,“纪律审查”栏目第一时间发布“打虎”权威信息,“走进中央纪委监察部”专题首次披露纪委内设机构和工作流程……很多人还在疑惑“纪委办网站能做什么”时,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用接二连三的重磅“揭秘”回应质疑,让广大网友大呼过瘾。
“要突出纪检监察特色,架起与群众沟通的桥梁。”王岐山对网站建设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
开通4年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频频推出图解和视频解读政策走向,设置“每月e题”与网民互动交流,上线手机客户端、微信公众号实现立体传播,开设“聆听大家”“廉洁文化公开课”等特色专栏,成为公众了解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信息的权威平台。截至目前,网站总访问量已突破31亿次,连续4年被评为“中国最给力党务政务网站”。
在中央纪委的带动下,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纷纷升级网站、开通政务微博和微信公众号,活跃在互联网的前沿。
湖南省纪委十届七次全会首次通过微博“@三湘风纪”直播,引起数十万网民“围观”;四川省纪委在“廉洁四川”网站推出“包公仔释纪”系列专题,由原创卡通人物包公仔解读党纪法规;北京市东城区纪委制作的“北京古代廉政历史文化展览”在微信朋友圈连连“刷屏”……网民普遍评价,“微平台”让纪委“更接地气了”。
网络时代,纪检监察工作从低调走向开放、从单一走向多元、从单向走向互动,同时也成了媒体的“新闻富矿”。
不仅人民网、新华网等中央主要新闻网站设有专门的反腐频道,连各大商业网站和媒体资讯平台都抢着转载各地纪委网站的动态信息。
腾讯新闻运营中心编辑蒲文昕说:“纪委网站是我们信息采集必备站点。重要消息我们会第一时间精编、推送给用户。”据她介绍,反腐败信息一直是时政新闻中阅读量最高的。
加强信息公开和宣传,用开放诠释自信
2014年12月,4集电视专题片《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掀起了收视高潮。网友认为,这部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与中央电视台联合拍摄的主旋律专题片,凭借“猛料不断,细节毕现,尺度空前”的“良心制作”,构筑了“现象级”的年度文化景观。
《永远在路上》《打铁还需自身硬》《巡视利剑》……随着一部部“中央纪委出品”的“续作”陆续播出,“全民追剧”的热潮再三上演。
“在电视荧幕上公开腐败细节、让当事人现身说法,在以往并不多见。”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副秘书长蒋来用点评说,“专题片用政论纪实而非文艺创作的形式,来还原五年来正风反腐历程,更真实,也更有说服力。”
敢于直面问题、开诚布公讨论管党治党话题,体现的是我们党坚定的执政自信,以及持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强决心。
提起中央纪委每年举办的新闻发布会,“料足干货多”是参会记者的一致感受。记者的提问犀利、直白,发言人的回答更是直面问题、干脆过瘾。
“疑邻盗斧”“削足适履”“南橘北枳”……新闻发布会上,中央纪委有关负责人通过一个个生动的古典文化故事,巧妙解答了中外记者的问题,赢得了与会人员的阵阵掌声。
开放既要“走出去”,又要“请进来”。举办“开放日”活动,邀请群众参观、交流,同样是纪检监察机关争取民意、增进互信的有效举措。
2016年8月9日,来自社会各界的50余名代表走进湖北省纪委机关参加互动交流,这已是湖北连续第四年举办“开放日”活动。“这次活动聚焦正风反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我深切感受到全面从严治党达到了新的高度。”嘉宾代表严炳洲感慨。
开放的姿态不止于对国内。4批231人次,是中央纪委近年来举办开放活动接待的外宾人数。各国政要、学者、驻华使节,还有资深媒体人……走进中央纪委机关的外宾越来越多。在一次次参观考察中,在一场场坦诚交流中,中国共产党的自信与开放正愈加清晰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中国反腐败的举措和成效在全球树立了样板。”参加今年1月中央纪委吹风会的格鲁吉亚驻华大使大卫·阿普恰乌利说,“我们欢迎这样坦诚热烈的交流。”
畅通群众举报渠道,塑造开门执纪新形象
今年6月初,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朗文英语学校门口,市民孙先生用手机记录下一辆鸣笛的救护车接学生下课的场景,并上传至“‘四风’问题人人拍”举报软件。一个工作日后,市纪委将这一违规事件的处理结果通过该平台反馈给孙先生。“没想到自己也拿上了监督的‘手电筒’。”孙先生对此深有感慨。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早在2014年10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强调,要发挥人民监督作用,“织密群众监督之网,开启全天候探照灯”。
畅通举报渠道、释放群众监督正能量,一直是中央纪委和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的努力方向。
登录中央纪委监察部举报网站,每位举报人都会获得唯一的查询码,便于及时掌握举报受理情况。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开通一个月内,网络举报数量达2.48万多件,平均每天超过800件。
“这一封封来自人民的‘鸡毛信’,通过网络直达中央纪委,实质上是构筑了一张监督党员干部的天网。”中央党校教授辛鸣说。
群众的广泛参与、乐于参与,使得监督者数量倍增,成为遏制“四风”的重要力量。而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公开通报曝光,则实现了通报信息和举报信息的双向对流,是对群众监督的有力回应。
9月15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抓住中秋国庆节点,在首页推出“监督举报曝光专区”,支持和引导广大网友对节日期间的不正之风进行监督举报,并在“每周通报”栏目对典型问题通报曝光。党的十八大以来,网站集中通报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8000余起,点名道姓曝光人数过万。
各地也努力整合“互联网+”、电话、来信、来访等手段,优化线索举报受理平台。山东省青岛市纪委在“廉洁青岛”手机客户端开通“四风”随手拍功能,群众不论何时何地,只需掏出手机,便可轻松举报;四川省成都市纪委微信公众号推出“信访预约”“一键拨号”服务……技术和理念的与时俱进,有效拓宽了群众举报渠道。
“紧紧依靠人民参与支持,使群众监督无处不在”被列为中央纪委五次全会工作报告“工作体会”之一。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开门反腐”使纪检工作处在公众监督之下,越开放透明,就越激励着纪检监察干部履责尽职。“现在感觉我们跟群众更近了,支持更多了,压力也更大了。”浙江省平湖市纪委干部龚超群表示,“这对我们是一种鞭策,必须更加严格履行好监督执纪问责职责。”(本报记者 姜永斌 湛天阳)